
2025年4月7日至13日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消除血吸虫病危害,守护人民健康”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,血吸虫病被列入乙类传染病。
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,人和40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血吸虫病,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。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了疫水后感染血吸虫。
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,分布在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上海、福建、浙江等12 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。流行区最东为上海市南汇区,最南为广西的玉林市,云南省云龙县,最北为江苏省宝应县。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。

被吸血虫感染的患者

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:
自然因素:如地理环境、气温、雨量、水质、土壤、植被等。
社会因素:是指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生产方式、生活习惯等。
1.急性血吸虫病:多发生于夏秋季,以7-9月最为常见。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。 主要有发热、过敏反应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消化系统反应,肝脾肿大等。
2.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。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,或无症状、体征。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,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。
3.晚期血吸虫病 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,未经及时、彻底的治疗,一般经过5-15年的病例发展过程,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。

血吸虫病的感染方式有哪些?
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的方式很多,捕鱼捞虾、游泳戏水、在水中抢收抢割、开垦有螺湖荒、种水稻、打湖草、防汛抢险、在有螺江河湖滩放牧、在有螺河沟洗衣物等。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,时间愈长,面积愈大,感染的机会就越大,感染的程度就愈严重。
1. 传染源排出虫卵;
2. 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;
3. 毛蚴侵入中间宿主——钉螺;
4. 毛蚴在钉螺内发育,逸出尾蚴;
5. 尾蚴感染终宿主:人、畜等哺乳动物。

人群只要接触均容易患病,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,男多于女,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。
1. 严禁在疫水中游泳、戏水(积水、低洼地、洲滩周边);
2. 安全用水;
3. 有牛放养的草洲要特别注意防护;
4. 尾蚴不能透过衣服钻入皮肤,接触疫水时应穿防护衣裤和使用防尾蚴剂;
5. 接触疫水后40天左右检查。


温馨提示:防治血吸虫病,需要公众普遍增强个人防护意识,才能保护疫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。
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院感办 供稿
---END---